中小學校園不設垃圾桶不是新鮮事:福建長樂一中建校以來,一直不設垃圾桶,后來校方委托物業管理學校垃圾,物業出于方便,為每個班級放一個垃圾桶,沒想到垃圾越來越多,于是學校決定將每個教室的垃圾桶都撤掉,每層教學樓只放一個垃圾桶,并讓學生自帶塑料袋裝垃圾;上海市徐匯區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實驗中學辦學17年,也一直不在校園的顯著位置設置垃圾桶。
校園不設垃圾桶,顯然不是“錢”的事,而是蘊含著育人的邏輯。
校園不設垃圾桶,顯然不是“錢”的事,而是蘊含著育人的邏輯。
學校是傳播知識的地方,也擔當著育人的責任。現實中一些人之所以存在亂扔垃圾的陋習,說到底是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,文明理念未內化為自覺行動。培養好習慣,要從娃娃抓起。校園不設或撤掉學校垃圾桶,目的就是幫助孩子革除亂扔垃圾的壞習慣,這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,但要長期保持“垃圾不落地”,卻不是易事。
我們常說,“勿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。”良好的習慣陪伴人的一生,文明的品行在于點滴積累、聚沙成塔。顯然,一方面需要學校道德與文明的引領,就像重慶這家小學一樣,堅持“向上上善”的辦學理念,引導孩子從不亂扔垃圾,從生活小事做起,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。
另一方面,需要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,“倒逼”孩子堅持做到“垃圾不落地”。客觀而言,校園不設垃圾桶,確實會給孩子們帶來不便,但通過自帶環保袋,先把垃圾裝上,再集中投放清理,循序漸進,好習慣就會慢慢養成;而且大家都這么做,也猶如一種無形的監督,頭腦中的“垃圾”就會被清除。畢竟孩子是一張白紙,關鍵看我們如何著筆。
當然,培養孩子文明習慣,也離不開家長的言傳身教。除了支持和配合學校“垃圾不落地”的倡導外,家長還要為孩子做出樣子,共同遵守,共同踐行。真正通過小手拉大手,內化為整個家庭、整個校園的自覺行動,進而在全社會形成“向上上善”的文明風尚。
來源欣方圳廠家垃圾桶網:http://www.yeycp.com(轉載請保留)